新能源汽车下乡,受制于基础充电设施在农村地区的建设力度不足。除了从上游推动加强布局和建设,是否还有方法从其他方面影响这个进程,从而反推新能源汽车真正“下沉”?
新能源汽车下乡市场潜力正在变得十分巨大。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计数据,到2030年,我国农村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达到160辆,总保有量将超过7000万辆,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元。另一份来自国盛证券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相对于一线城市42%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新一线城市至五线城市的渗透率分别为32%、28%、26%、20%及15%。在我国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在农村乡镇地区显然还存在巨大的蓝海市场。
事实上,新能源车企们也看到这个趋势,这两年纷纷往下沉市场做开拓,完善一二线城市以外的服务网络。但现实是,乡村市场还在“沉睡”。今年6月,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2022年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农村地区汽车总销量的4%。”
充电设施不足被认为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首要问题。从设施建设方面而言,根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的报告,我国大部分充电基础设施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省市,而在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之比为20.8:1,远低于全国7.3:1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车买回来充电不方便,这将大大抑制农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
另一个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因素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充电设施是一种重运营、重服务的设备,而我国乡镇农村地理分散、公共充电设施规模小,如建设后的维保服务跟不上,极易引发资产搁置的情况。根据历年充电桩保有量推算,2023年已有约36%的公共充电桩处在过保状态(原厂质保期),预计2025年该比例将超过50%。
一方面是充电设施建设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建好的设施缺乏良性的运营和维护闭环,新能源汽车下乡面临“前后夹击”的困局。
好消息是,此困局已经引起了官方的注意。今年来,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开始密集释放,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新能源汽车下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来逐步破解新能源汽车下乡难题,已成为共识。
而针对充电桩生产企业、运营商设施状况管理难、维保人员管理难的问题,亦已经有第三方平台能提供解决方案。平云小匠是国内领先的智能设备行业售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近两年重点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工程与售后维保,凭借其搭建多年的全国覆盖的一站式智能设备售后服务能力和经验,让合作的桩企和运营商即刻拥有完善的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
在“2023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充电发展趋势峰会”(下称“新能源充电峰会”)上,平云小匠新能源事业部总监、平云新能副总经理陈伟健透露,公司为做好新能源充电服务,推出了《“新能源充电设备技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全国300个城市,培养出10000名专业服务工程师,目标打造“10公里内必有人,24小时内必响应”的极速服务圈。
另有出席新能源充电峰会的嘉宾指出,当前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亟需桩企、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多方携手共建运维服务网络,加快布局服务保障体系。充电设施后服务的完善,不仅能让上游企业和运营商更安心在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地区布局充电设施建设,也反过来倒推新能源汽车真正下沉到农村市场,以服务保障破解新能源车下乡的难题。